俗話說“一歲年紀,一歲人”,意指人體的結構、機能與代謝的變化同年齡有關,從而形成體質的變異。靈樞《營衛生會》篇說:“老壯不同氣,……壯者之氣血盛,其肌肉滑,氣逬通,榮衛之行,不失其常,……老者之氣血衰,其肌肉枯,氣道澀。”對不同年齡的生理特點作了論述。
中醫體質辨識儀廠家認為,這里主要討論不同年齡的體質生理特點。
以小兒體質生理特點來說,《靈樞逆順肥瘦》篇指出:“嬰兒者,其肉脆血少氣弱。”此后歷代醫家對小兒體質特點多有論述,北宋兒科專家錢乙說:小兒“五臟六腑成而未全,…全而未壯,臟腑柔弱,易虛易實,易寒易熱。”至清吳鞠通則明確提出小兒為“稚陰稚陽”之體,言“小兒稚陽未充,稚陰未長者也”。
所謂“稚陰未長”,當指精血津液以及臟腑、腦髓、筋骨、血脈、肌膚等有形之質,皆未充實和發育完善;所謂“稚陽未充”,即指各臟器組織功能不足,總的槪括了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肌膚柔嫩,神氣怯弱,筋骨未堅的生理特點,亦即反映了小兒生長發育階段中的體質特點,這與小兒許多疾病的變化特點及防治措施,有著密切關系。
如小兒換季感受署邪,因小兒稚陰來長,稚陽未充,膚薄神怯,故暑邪易衛入營,蒙蔽心包,引動肝而發痙厥。《溫病條辨解兒難》云:“署痙……惟暑月最多,莉兼證最雜,……蓋小兒膚薄神怯,經絡臟腑嫩小,邪之來也,勢如奔馬,其傳變也,急如掣電。”可見小兒這些發病特點是由體質因素決定的。